端午最初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
当地崇拜龙图腾的部族
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图腾祭祀
从而形成了端午的最初习俗
而后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
因国家灭亡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
其爱国情结受到各朝帝王推崇
端午至此成为全国性节日
食粽子,又叫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。每年五月初,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、洗粽叶、包粽子,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。从馅料看,北方多包小枣;南方则有豆沙、鲜肉、火腿、蛋黄等多种馅料,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。
赛龙舟,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。此后,每年五月初五,世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。
佩香囊,亦称“容臭”,俗称“香袋”,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囊,多以色彩鲜明的丝织物缝制。青少年男女佩戴于身,取其芬芳,并作为装饰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作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可爱。
悬艾叶菖蒲,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端午节,家家户户洒扫庭除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楣,悬于堂中。并用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制成人形或虎形,称为艾人、艾虎;制成花环、佩饰,美丽芬芳,妇人争相佩戴,用以驱瘴。